青春之我,不负韶华!博物馆(校史馆)学生助理获2022年“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称号
在博物馆(校史馆)里,有这样一群同学,有时他们以亲切的笑容引领人们穿越岁月长河,寻访校史的印迹,用声音传递学校故事,展现历史之美;有时他们勤勤恳恳,默默地为博物馆(校史馆)奉献着智慧和汗水。他们就是博物馆(校史馆)的学生助理,一年一度收获季,博物馆(校史馆)的文一坤、鲁瑾辉、尹志鹏和时鑫豪四位同学荣获“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称号。
每个人的大学,都有着独特而美妙的故事,那些在博物馆(校史馆)度过的点点滴滴,成为了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在博物馆(校史馆)工作,都会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悟吧!
文一坤(哲学系2020级 本科生)

很荣幸获评2022年“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2020年10月,初入校园的我正在接受新生教育,第一次来到了校史馆。我听着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中山大学的历史,了解到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蕴,内心感到深深触动,于是,我选择成为一名校史馆讲解员。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讲解的过程中,我愈发熟悉中山大学的历史,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大人的骄傲与自豪。校史让学校寻觅精神故乡,汲取前行力量。那些历史故事,不仅是由一组人物和事件构成的时间序列,更是一部蕴涵着文化密码和精神特质的生动画卷。今年是我担任中山大学校史陈列馆讲解员的第三年,希望我能继续做好中山大学校史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与熟悉这段文化历史背后鲜活的故事。
鲁瑾辉(哲学系 2020级 研究生)

大家好,我是鲁瑾辉,主要在陈寅恪故居担任学生助理,假期也在校史馆担任讲解员。能得到访客和老师们的认可,我感到十分荣幸。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间,我发现讲解员是一份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工作。讲解员需要准确把握访客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以便让访客清晰了解到这些建筑和陈设背后的故事。在担任陈寅恪故居讲解员的过程中,我会首先对陈先生的生平事迹、性情习惯展开介绍,从而让观众对陈先生的学问关怀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只是尽力完成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应该完成的工作,能获得这份认可让我十分惭愧,却又倍感荣幸,这足以鞭策我去提升自身,也希望更多人能去了解陈先生的故事,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感谢老师们,感谢这份荣誉!
尹志鹏(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级 研究生)

大家好,我是尹志鹏,很荣幸能够获评2022年“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也非常感谢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我的值班工作主要是帮助老师处理一些文书上的事务、协助制作博物馆(校史馆)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工作内容上比较日常,但也收获颇丰。在做学生助理的过程中,我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锻炼了自己的劳动技能,增强了自己的交往能力。在和各位可亲的同学和可敬的老师们的接触中,同学们认真负责、精进不休做好校史讲解工作,老师们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开展博物馆(校史馆)的各项事宜,给我树立了非常良好的榜样,使我获得了很大的精神启发。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希望可以不断的向各位老师同学们学习,自强不息、立志高远,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时鑫豪(哲学系(强基) 2020级 本科生)

“勤俭自强,历练成长”。我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勤工助学的好平台,也非常感谢老师给予我机会,校史馆勤工助学岗位培养了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同时担任讲解员提高了我临场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大一开始,我就加入了校史馆讲解员的队伍,这是一个温暖又优秀的大家庭,在校史馆,我丰富了自己的校史知识,更在讲解校史中收获了荣誉感、责任感。同时,校史馆还有一群可爱又专业的老师,我特别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从培训设备使用和讲解技能培训,到陪伴我们参加比赛,再到日常的叮嘱和指导,这些都帮助我在校史馆勤工助学岗位上收获颇多,获益匪浅。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讲好中大故事,弘扬中大精神,我将在这个岗位上更加认真工作,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博物馆(校史馆)是一座富有魅力的文化宝库,它承载着学校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化的辉煌传承,是学校对外展示的窗口,是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平台,亦是凝聚校友情感的家园。在这里担任学生助理和讲解员的经验让同学们得到了成长,见证了他们的青春故事。相信校史文化将一直引领他们前行,激励他们用青春激情去追求理想,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