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笃行不怠!博物馆(校史馆)讲解员获得2022-2023学年“全勤标兵”、“服务明星”、“勤勉标兵”称号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3-09-15

        博物馆(校史馆)是学校历史积淀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讲解员是讲好中大故事的主力军之一、也是连接访客与历史的桥梁。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这样一批尽职尽责的优秀讲解员,他们恪尽职守,积极完成博物馆(校史馆)的各项工作;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校史知识与讲解技巧;细心讲解,为访客提供高质量讲解服务。他们就是获得2022-2023学年“全勤标兵”、“服务明星”和“勤勉标兵”称号的讲解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志愿讲解员2022-2023学年“服务明星”、“全勤标兵”和“勤勉标兵”称号奖牌的正面

 

全勤标兵

赖雨慎(2021级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本科生):

        居诸不息,时节如流,我在中大校史陈列馆担任讲解员已逾一年。在这一年有余的时间里,我在略显稚嫩时历经了教授们对于校史大背景的讲解与引导,又在困惑时接受了师长于精微之处的指点和提携,还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了挚友的陪伴与鼓励。上述种种,都为我的讲解员生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日常的讲解活动不仅锤炼了我的表达能力还使我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校史陈列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老师们浓郁的人文关怀都让我感受到了空前的温暖和归属感。在这次评选中,我能忝列其中,实属莫大殊荣。今后在面对校史馆的工作时,我定会更加认真负责,对待校史讲解精益求精,尽最大努力让中大的百年校史历久弥新。

 

李婷婷(2021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

        在校史馆工作一年多时间里,我不仅了解了中大的历史进程,更锻炼了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每当入学季为新生们做校史讲解时,我都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中,我体会到了作为校史讲解者的责任感,学会根据来访者的身份调整讲解重点,依据听众的反应做出回应,调动听众积极性。

怎么讲好校史,如何做到与时俱进、贴近生活,这都是我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的。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在今后的讲解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次的讲解!

 

吴雨芊(2022级哲学系(珠海)本科生):

        怀着对博物馆讲解的好奇与期待,大一入学不久我便尝试着报名校史馆的讲解员。开始时,我对校史了解不多,有些害怕为来访者讲解校史,但是校史馆的老师们为新讲解员提供的丰富细致的培训课程使我对自己所讲解的校史有了更多认识,讲解员伙伴们的鼓励也让我能勇敢说出第一句词,让我在讲解时不再感到紧张。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渐渐成长,讲解时的底气也比以前更足,我也更加积极参与校史讲解的工作。如今的我已经可以向周围的人详细介绍中大的历史。以后,我也将带着在校史馆所学到的一切,继续深入了解中大的历史,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大学子。

 

服务明星

李润(2021级哲学系研究生):

        非常感谢博物馆(校史馆)让我能有机会在陈寅恪故居值班。陈先生的大名我久有耳闻,能在陈先生的故居为学校师生和访客讲解陈先生的事迹是我莫大的荣幸。故居宁静祥和,房子通风透气,前后绿荫环绕,遥想陈先生当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学问,心中更觉珍惜,同时也深切感受到讲好陈先生的故事的重要性。希望能在以后的讲解中为大家带来更周到的服务,也希望自己在能力上获得更大的提升。

 

时鑫豪(2020级哲学系本科生):

        于我而言,积极参与讲解工作其实既是一份担当,也是一种幸福。校史馆坐落在庄严古朴的格兰堂一楼,红砖绿瓦承载百年时光,在格兰堂和故居值班能够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每一次将校史与陈先生的故事讲给来访者,都会有一份参与历史的喜悦,也更感知到传讲历史的严肃使命;在一百五十多个志愿时里,不断打磨自己的讲解技巧和讲解方式,增加关于校史的知识储备,令我感到收获满满。讲解中大百年校史,用声音传承历史文化。

 

文一坤(2020级哲学系本科生):

        很荣幸被评选为“服务明星”。作为校史馆讲解员,我们的每一次讲解都应以饱满的热情服务同学,这不只是对每一位参观者的尊重,也是对中山大学百年光辉历史的崇敬。从序言到接下来的每一个展厅,我们讲述着每块展板背后的故事,也传承着中大薪火,弘扬着中大精神。进入到校史馆的大家庭,我最大的感受便是成长。在校史馆,我深刻了解到了中大的发展史,讲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认识了来自各个专业优秀的同学,遇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收获良多。作为一名校史讲解员,希望在未来的志愿服务中,继续讲好中大故事、传承中大精神。

 

刘鸿毅(2021级哲学系研究生):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既是我们的校训,也是每次讲解时首要给访客介绍的内容,更是每次讲解时向自己强调的目标。进入校史馆已经一年多了,由最初面试时一无所知的小白,到后来战战兢兢地尝试讲解,再到现在能够从容淡定地在访客面前向大家介绍学校的历史,介绍陈寅恪先生的生平,在这一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也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小伙伴。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支持,很荣幸能够获评“服务之星”的称号。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认真的态度,继续站好每一班岗。

 

勤勉标兵

张凡(2021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历史从不是遥不可及冷冰冰的存在,枯干的历史也曾经鲜活灵动,而我们也终将步入历史的尘沙。正所谓“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在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担任讲解员的两年来,每一次讲解都让我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能够让更多人走近中大,感悟中大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深厚底蕴,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感谢老师们的包容鼓励和每一位讲解员小伙伴的陪伴,我会更好地担当起宣传中大校史的责任。

 

温可莜(2022级中山医学院本科生):

        很荣幸被评为七月的“勤勉标兵”,非常开心在讲解岗位上的付出能得到来访者与老师们的认可。在校史馆担任讲解员的这一年,既是不断了解校史,探索百年前的光阴,又是传播校史,让古老的故事焕发新生,讲述给各种来访者的时光。与此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很多讲解知识,提升了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作为校史馆讲解员,能在古典的格兰堂,通过讲解搭建起来访者与中大之间的联系,让大家近距离接触百年历史,是很让人骄傲的。我定会肩负好校史馆讲解员传讲历史的使命。 

 

文聪(2021级护理学院本科生):

        非常荣幸获得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2022-2023年7月“勤勉标兵”的称号。中山大学校史馆记载着中大峥嵘的岁月。在校史馆担任讲解员的这一年时间里,我是历史的学习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因为这份独特的工作,让我对这所美丽的大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更多人走进中大,了解中大的历史、感受中大的魅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我将继续以勤勉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王润洽(2022级哲学系本科生):

        被评为“勤勉之星”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校史讲解不仅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讲解本领,更要能拿出服务来访者的诚意。我很高兴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工作能够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肯定,我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仍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我将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讲解能力与水平。希望全体讲解员共同努力,一起进步,成为合格的校史传承者和传播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为学校校史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培晶(2021级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很荣幸能够获得“勤勉标兵”的称号。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作为陈寅恪故居的讲解员志愿者始终认真对待每一次接待任务,在讲解前温习讲解内容,在面对不同身份的访客时调整讲解方式,以求能够更好地讲述故居蕴藏的历史记忆,尽我所能来传递陈先生的治学品格和人文精神。从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能较为自如地进行讲解,离不开老师们的培训和教导,也离不开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新的学期里,我会继续丰富我的知识储备,增加对校史的了解,争取进一步提高我的讲解水平,为讲解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袁明俊(2021级哲学系博士生):

        非常荣幸能在暑假承担校史馆的志愿讲解工作,并因此获得校史馆颁发的“勤勉标兵”荣誉称号。在向一群又一群不同来访者讲解的过程中,我也重新了解了中大,知道了中山大学创建时的艰辛,为国家调查西沙群岛展现出的责任担当,以及抗战时颠沛游离的苦难。

        置身于中山大学光辉的历史当中,既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感受到责任。从“中山手创”、“人民中大”、“勇立潮头”到“奋进一流”,这不仅仅是一桩桩过去的事件,更是中山大学的精神传承。我们身为中大的一份子,既要传承中大的精神,更有责任将中大的历史讲述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大辉煌的过去与更加精彩纷呈的现在。

 

获奖同学们与博物馆(校史馆)的老师合影

 

 

 

 

        追风赶月,笃行不怠,这不仅是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讲解员们的精神写照,也是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的全体中大人的共同追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在校史文化的引领下,讲解员们会继续发扬“笃行”之精神,提高服务质量,讲好中大故事,传承百年校史,用声音传播故事,用汗水谱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