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速来领取!博物馆(校史馆)2023年秋季学期志愿讲解员技能培训课程回顾
2023年10月,博物馆(校史馆)组织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2023年秋季学期志愿讲解员技能培训课程。该系列培训课程总共有8节课,分别从校史教育、讲解技巧和实用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讲授,培训地点分别设置在格兰堂校史馆和梁銶琚堂第一会议室,新招募的志愿讲解员和博物馆(校史馆)老师参加了培训。
2023年10月14日周六下午举办了两场培训课程,培训主题为《博物馆讲解员及讲解技巧》和《在陈寅恪故居感受学术魅力与心志脱俗》。
何志颖老师授课
在第一场培训中,主讲人为来自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金牌讲解员何志颖,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他从讲解的含义讲起,便于大家明确讲解员的定位。之后,又讲述了成功讲解的四个原则:正确、清楚、生动、灵活;讲解工作的五要素:是什么、为什么、给谁讲、怎么讲、讲什么,让大家更好地把握不同情景下的讲解要求。讲解员们在文本朗读实践中学习了重音、连停等语言表达技巧。最后,就讲解中可能面临的突发情况,他还为大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刘勇老师授课
在第二场培训中,主讲人为来自历史学系的刘勇教授,刘老师首先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研究陈寅恪先生的著作,帮助讲解员更深入的了解陈寅恪先生。之后,刘老师依据自己多年的积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陈寅恪先生的史学魅力。刘老师以详实的资料、严谨而又生动的讲述,引领大家真切感受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品质和人格魅力。在此过程中,不仅使同学们走近了陈寅恪先生,更引发大家对学术、对人生和对价值追求的思考。最后,刘老师为大家讲述了陈寅恪故居修缮与布展的过程,增进讲解员们对陈寅恪故居的了解。随后,刘老师和讲解员们一起前往陈寅恪故居,现场讲述旧物、旧照背后的故事,历史与现实交汇,感受到了学术大师坚定且纯粹的心灵。

2023年10月15日周日的上午和下午,组织了两场培训课程,分别侧重于提高讲解技巧和提升心理认知。讲解技巧方面的培训由艺术学院的徐红副教授讲授,培训题目为《讲解员形象礼仪与语言表达技巧》,旨在规范讲解员的礼仪与表达,增强其专业性与自信心;心理认知层面由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朱洁老师讲授,培训题目为《叙史映心,重构自我—博物馆(校史馆)讲解员自我认同心理团体辅导》,旨在引导讲解员树立正确的身份认同,勇于承担责任,塑造健全人格。
朱洁老师授课
在周日上午的培训中,朱洁老师首先引导讲解员们结合中大故事进行自我介绍,使大家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环境中的角色定位,来自不同院系的讲解员们踊跃参与,增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然后,朱老师又组织讲解员们利用海报绘制、眼神链接、触摸感受等方式加深大家对校史馆和校园的认知和认同。朱洁老师指出: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找准自身在新环境的定位,合作开展校史馆工作。最后,大家在朱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分享参与感受,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得到了显著增强。

徐红老师授课
在周日下午的培训中,徐红老师首先从讲解礼仪、仪态举止、表情管理、讲解手势等方面对讲解员进行了形象礼仪培训,接着重点讲解了气息、吐字发音等发声方法与断句、重音、语调、感染力、临场应变等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培训内容专业详实、干货满满,讲解员们积极投身于练习中,在徐老师耐心的教导下不断提升讲解技巧。徐老师强调:时近百年校庆,讲解员们应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拓展校史学习内容,展现中大学子气质风貌,用心讲好中大故事。最后徐老师带领大家在校史馆进行了模拟讲解练习,同学们对此次培训新习得的讲解技巧进行了落实与巩固,增强了讲解的专业性和自信心。

曹天忠老师授课
2023年10月24日晚7点半,举办了培训主题为《中山大学与近代中国》的课程,主讲人为历史学系的曹天忠教授。

曹天忠教授平易近人,在开讲前首先对大家通过校史馆志愿讲解员考核表示了祝贺,并希望大家能够在讲解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独当一面。曹教授的授课分为七个部分,他着重讲授了其中的引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与结语,倾情阐述了研究校史、讲解校史的重要性。生动而接地气的讲述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抛出的金句亦令同学们拍手叫绝。
一部大学校史可以分为内外史,倘若只讲内史不讲外史“会切断大学与地方文化、近代中国教育、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关系”。在曹教授精彩绝伦的讲述中,同学们接触到了许多历史深处的真相,听闻到了不少最新的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以及中山大学将其继承下去的“大气魄”的理解与体悟。尤其是对石牌精神“三可惧”细而深的阐释讲解,曹天忠教授高超的语言艺术与独到的理解角度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鼓掌。
吴重庆老师授课
2023年10月25日下午,举办了培训主题为《何谓“新中国”》的培训课程,主讲人为哲学系的吴重庆教授。

在课程开始前,吴重庆教授带领大家观看了纪录片《毛泽东一九四九》的节选片段。在正式课程中,吴重庆教授围绕“新中国”的“新”在何处作出了详细论述。之后,吴重庆教授又进一步论述了新中国下的大学,应该具备的特点,即面向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为了让大家深刻感受新中国下的“人民中大”,吴重庆教授带领志愿讲解员前往博物馆(校史馆)进行了实地授课。在这个过程中,吴重庆教授结合蒲蛰龙教授“以虫治虫”、陈心陶教授根治血吸虫等事迹生动讲述了人民“新中大”之“新”在于倡导教师与学生之所教、所学不是为了个人成名成家,而是将“小我”自觉融入服务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之中。
本次培训以课堂讲座和实地讲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志愿讲解员们收获满满。在课程中,吴重庆教授不忘鼓励各位志愿讲解员能够在逐渐接触校史的过程中,去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体会当时的人物精神,并融汇到自己的讲解中。
通过此次为其一个月的课程培训,志愿讲解员们对中大校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刻的体会。讲解技巧、礼仪规范、应急处理等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提升。全方位的培训,为志愿讲解员们讲好中大故事,传递中大声音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