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2024年博物馆(校史馆)志愿讲解员毕业寄语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在这凤凰花开的季节,博物馆(校史馆)的部分讲解员们也如期毕业,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这些讲解员有的在大一就加入了博物馆(校史馆),有的从研一到研三一直在故居值班。他们在担任讲解员期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我们选取了部分讲解员的毕业寄语,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讲解员与博物馆(校史馆)老师合影留念

 

林柔妍(2020级哲学系本科生)

 

image-20240627152512-1
image-20240627152517-2

 

        转眼之间已经是我在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担任讲解员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是2021年秋季来到校史馆的,到今天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培训时徐俊忠馆长对我们讲述了中大校史对近代史的重要意义,记得我第一次独立承担讲解任务时的紧张。我数次被孙中山先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教诲所触动,也每每在讲到“刑场上的婚礼”“中大师生护校”时肃然起敬。

        在校史馆工作期间,我既作为学习者的身份为中大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深厚底蕴所触动,又作为校史的传播者向新生和来访交流团讲述古老的建筑和陈设背后鲜活的故事。校史讲解对我而言不是一个单方向输送的过程,一方面我能借助访客提出的问题自查,加深对校史的理解,另一方面许多访客能够在他们的专业领域提出很多我所不知道的知识,拓宽我的知识边界。虽然即将离校,但我会带着校史精神继续前行。

 

时鑫豪(2020级哲学系(强基)本科生)

 

image-20240627152708-3
image-20240627152713-4

 

        从大一加入博物馆(校史馆),四年间中校史馆见证了我的成长。四年的锻炼,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讲解经验,增长了更广阔的智识,同时还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我也将永远记在心间,能够与各位优秀的同学一同学习和进步,我深感幸运。未来我将不断完善自身,继续努力。

 

文一坤(2020级哲学系本科生)

 

image-20240627152810-5
image-20240627152814-6

 

        2020年10月,在刚入学的新生教育中,我第一次来到校史馆,听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中山大学的历史。有感于校史的厚重,我萌生了成为志愿讲解员的想法。

        有幸入选后,我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解,为每一位观众提供最诚心的服务。在校史馆老师们的培养下,我参加了华南演讲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从中,我也感受到作为中大人的自信与自豪。

        吾心安处是吾乡,毕业之际,感谢老师们四年的培养,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也继续做好学校文化和校史的传播者,讲好每一个中大故事、每一个中国故事。

 

李润(2021级哲学系研究生)

 

image-20240627152927-8
image-20240627152934-9

 

        我是2022年十月来到博物馆(校史馆)的,主要负责陈寅恪故居的讲解。疫情解封后,来客多了,我们讲解的机会也多了。为了应对讲解中访客的提问,我翻阅了一些关于陈寅恪先生生平事迹的书籍,增加了对陈先生的了解。后来我发现我们讲解员真正的优势在于我们对故居的了解。对于一些已经熟知陈先生事迹的访客来说,陈先生当年的卧室长什么样?金明馆或寒柳堂长什么样?陈先生只是住在麻金墨屋的二楼,一楼分给了另一户教授居住,一楼跟二楼的分隔墙在哪里?当时一楼的大门开在哪里?这类细节才是他们想了解的,也是我们讲解员独有的知识。

        非常感谢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给我成为讲解员的机会,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访客,打开了我的眼界。

 

讲解员与博物馆(校史馆)老师合影留念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希望同学们带着母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诲,在人生新征程上依然葆有赤子之心和鸿鹄之志,跨越山海,奔赴下一场诗和远方。也欢迎各位毕业的讲解员再回到博物馆(校史馆)与大家相聚。

        祝愿所有中大毕业学子前路坦荡,其道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