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锦校友向中山大学捐赠商老墨宝
墨宝献礼:黄慧锦校友捐赠商老墨宝
2024年6月11日,中山大学商承祚先生墨宝捐赠仪式在中山大学博物馆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黄瑞敏主任、邢怡媛副主任,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劳楚华副馆长、许景明副馆长,捐赠人黄慧锦校友以及历史学系部分校友参加了捐赠仪式。
在热烈的掌声中,捐赠人黄慧锦校友发表致辞。黄慧锦校友回忆了自己在中山大学度过的宝贵时光,分享了与商老结缘并获得墨宝的故事,并对母校的培养表示了深深的感激。在谈到捐赠商承祚教授的墨宝时,黄慧锦校友表达了对这位学术巨匠的崇高敬意。商承祚教授的此幅作品,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古文字书法造诣,也体现了他对学生的谆谆教诲。黄慧锦校友还强调了校友与母校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呼吁更多的校友积极参与到母校的发展中来。黄慧锦校友对中山大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深深祝福母校早日建成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

随后,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黄慧锦校友向中山大学赠送商老墨宝。


为感谢黄慧锦校友对中山大学的支持,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向黄慧锦校友颁发捐赠鸣谢函和证书。




从一幅墨宝忆商承祚先生的大师风范
作者:黄慧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毕业离开母校中山大学已48年。48年前,临离母校,一代古文字学大师商承祚教授亲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墨宝二幅,分赠我和施宝萍同学,那情景,那画面还历历在目,犹如昨日刚刚发生……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中山大学不仅有美丽的校园,更有许多以学养深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的大师,而商老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01 结识宝萍,同访商老
我和宝萍都是1973年入读中山大学的。当时,她来自贵州就读中文系,我来自广西就读历史系。因一次偶然的相遇,我和宝萍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宝萍在中文系与商老熟识,我也因之有机缘拜访商老,并常与宝萍相约去商老家求教。
黄天骥教授在《“康乐园”里掌舵人——记忆中的中山大学老校长》一文中提到:“1973年,李嘉人又被调回中大,出任‘革委会主任’(实即校长),当年,工农兵学员们学习书本知识的热情很高,提出要在康乐园用麻包袋装知识。”这正是当年小平恢复工作后我们得以通过文化考试关再过“政审”关,才有幸入学的大部分同学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真实写照。虽然当时年代特殊,但康乐园的学习氛围却显浓烈,以至于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黄天骥教授语)。基于这种氛围,我和许多同学一样,倍加珍视难得的学习机会,渴望抢回荒废过往,而主动登门求教、拜访老师以增加学养之愿更油然而生。
当时,商老的住宅位于我们女生宿舍“广寒宫”到教室之间的必经之处,所以,我们常顺道去商老家小坐,意在请教问题,借阅书籍,嘘寒问暖的聊天也自在其中。商老个子不高,精神矍铄,平易近人。我们每次去拜访,商老及师母总是热情非常,慈祥可亲,即使在最湿冷的冬天,只要踏入商老的家门,也会让人感到一股暖意。而且,每次告辞,商老必叮嘱一句:“欢迎你们有空就来哟”。爱生如子,一点不假。
02 击浊扬清,大师风范
1974年上半年,是我在中大读书的第二个学期,当时全国正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一天,学校组织师生去市里看“批林批孔”展览。我在后面慢悠悠走着。突然,看见商老手执拐杖走来,我迎上前去,陪商老徐行。在一幅《柳下跖怒斥孔老二》的画前,商老停了下来,用拐棍戳地,对我说:“这完全是胡编乱造!柳下跖其人,历史没有记载,即使有其人,他和孔子也不是同时代人,怎么可能当面怒斥孔子呢?!”商老对于学术向来秉持初心,绝不随波逐流。后来我登门求教时,他又重提“柳下跖怒斥孔老二”的问题,并告诫我:“做学问,尤其是做历史研究,一定要讲真求实。弄不清的,宁肯不说。”商老的话即便发声于五十年前,但仍时时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商老真不愧是一代古文字学大师,严谨治学的典范!
03 借书解渴,扶持后学
当年,我和宝萍常到商老家的原因之一,是被先生丰富的藏书所吸引。记得有一次,我对商老抱怨说,我现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但除了教材,图书馆可借的书很少。商老听后,沉思片刻后说:“我这里刚好有一套香港作家唐人写的《金陵春梦》,你可以拿去看看,但因是香港出版的书,一次只能拿一本,看完一本,还回来再拿下一本。这对你学近现代史有些参考作用,特别是了解蒋介石个人及国民党的历史有参考价值。”随后,我便按商老的嘱咐,看一本,还一本,再借下一本。对于作者唐人,我曾好奇地问商老,唐人是谁?商老回答说唐人是谁,他自己也不知道,《金陵春梦》是唐人在香港委托朋友辗转送到商老手里的。我记得扉页还有唐人给商老的亲笔签名。由于商老在海内外闻名遐迩,许多作者凡有重要著作出版,都会将作品赠送给商老,商老在闲聊时,也时有提及。从中大毕业多年后,我才知道唐人是作家严庆澍的笔名。1978年2月严庆澍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04 交流心得,健身强体
我自小体质较弱,在中大念书时,因病而致关节经常疼痛。有次和宝萍到商老家,谈及此事,商老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一个人要有好身体,才能好好学习和工作”。对于我关节疼痛的问题,他说:“你不要灰心,一定有办法解决。”听商老这么一说,我顿时觉得自己有希望战胜病魔了。接着,商老侃侃而谈,回忆起他自己小时候先天不足,体质孱弱,甚至4岁多还走路不稳的往事。后来经过中医调养,并每天坚持晨跑锻炼,酷暑严寒无阻,久而久之体质逐渐强健。
商老的父亲商衍鎏是清末科举最后一科的探花,曾自创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术,并让商老从小练习。与商老聊天中商老几次提及。一次,还当场为我们示范拳术中的几个动作,并说要抽空教我和宝萍也学这套拳。可考虑到商老毕竟七十多岁了,我们不能老打扰先生。刚巧,学校当时正组织同学学习太极拳和太极剑等体育项目,想到商老嘱咐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于是我们俩都报了学校的太极拳班,宝萍同学还同时报了太极剑班。当我们告诉商老时,他很高兴,说:“那你们就好好学习太极拳吧,这些都是强身健体的好项目。”
05 赠送墨宝,语重心长
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我们1973级学生将毕业离校的日子。快要离校前,我和宝萍一起去向商老提前道别,并告诉他宝萍要回贵阳,而我将回广西工作。记得当时商老听后“啊”了一声,问道:“你们真的都要回去吗?”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是的”。停了片刻,商老又说:“等你们确定要离开学校前,一定要再来我家一次”。我们立即点头答应。我们知道,离开中大后可能很难再遇到商老这般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大师了。在那个交通还不那么便利的年代,回到各自的家乡,也很难再有机会亲耳聆听商老的教诲了。
当我们确定了离校的日子,又一次来到商老家。这次是按商老的叮嘱临行前向商老辞别的。出乎意料的是,我们进入商宅,刚想坐下,商老拿出两幅他亲书的墨宝,送给宝萍和我每人一幅。书写的内容是1976年春第一次公开发表的毛主席写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最后两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商老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无论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攀登,总能克服,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捧着商老的墨宝,聆听着商老的谆谆教导,我们俩都很感动,那场景令我们终身难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经常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商老独创的“商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商老的墨宝体现的正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精神境界。墨宝的书写与内容竟如此奇妙的融为一体,它能给人带来无尽的向上力量……。
珍藏了48年商老当年亲送的墨宝,是我重要的精神财富。今年适逢母校迎来百年华诞,想到商老常说起的那句“独乐不如众乐”,我决定将这幅珍爱的商老墨宝无偿捐给母校。祝福母校中山大学在即将开启又一个新的百年征程中,不断攀登,早日建成世界顶尖的一流高校!
深深地感恩商老!
深深地祝福母校!
中山大学历史系1973级学生黄慧锦
2024年6月11日
转载自中山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bi4NySxdeHlDFwl9OiZ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