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广州版“拉贝日记”!“废墟中的广州 抗战中的中大”特展今日开幕
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于8月26日正式推出特展“废墟中的广州 抗战中的中大”,以共勉血火淬炼的岁月,致敬废墟中不屈的脊梁,见证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在劫波中重生的精神史诗。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馆长吴重庆教授表示,团队自今年5月开始筹备此次特展,100多天内得到了诸多海内外友人源源不断的捐赠,这是追求社会进步与人类和平人士的一次情感共鸣与汇聚。他期待,以此为开端,10年以后能以更丰富的馆藏进行更好的纪念。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当时作为“抗日大本营”的中山大学,为保全师生,在国族危难之际坚守中华文脉,在生死流徙之间点亮精神灯塔。此次展览中的主体部分“抗战中的中大”即展示了相关物证。中大校友林氏三姐弟(林蕙仙、林本棫、林本朴)于抗战中辗转多地所写下的10册日记,使得学校播迁史的呈现更加翔实、具象,也更引人共情。

专题展区“废墟中的广州”展现德国友人奥斯卡无偿捐赠的从未公开的珍贵相册,相册以365幅照片定格了日军轰炸下广州城垣破碎、民众罹难的痛苦瞬间。此外,旧金山华侨拍下的中国军民抗敌守土及广州城区遭空袭照片等展品令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中山大学校友张益茂向母校捐赠了广州版“拉贝日记”。他告诉记者,广州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所在地)美籍教授包令留夫妇不仅在康乐园教书长达四十年,还曾在1938—1939年参与广州沦陷时期康乐校园难民庇护所的难民救济工作。他所捐赠的这一批包令留家族家书信封,见证了康乐园内超越国籍与族群的难民救助行动,重现了“诺亚方舟”中的人道主义光辉。
据介绍,特展截止日期为2026年6月30日,观众可通过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公众号预约观展。
转载自广州日报新花城
原文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5/08/26/SF143114441392c84e9b564a829f6a69.html?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