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年向中山大学博物馆捐赠父亲珍藏历史相册 365相定格废墟广州 侵华日军新罪证首展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废墟中的广州」展区首次公开一批日军轰炸广州的照片实录,吸引不少观众前来观展。香港文汇报记者黄宝仪 摄

 

●「废墟中的广州」相册。香港文汇报记者黄宝仪 摄

 

●「废墟中的广州」相册。香港文汇报记者黄宝仪 摄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黄宝仪 广州报道)入侵的日本军车、流离失所的本地孩童、满目疮痍的广州街道……今年7月初,德国青年Oscar Lebeck将其父亲罗伯特·莱贝克(Robert Lebeck,1929-2014)收藏多年的珍贵历史相册「Canton in Trummern」 (「废墟中的广州」)捐赠给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这本相册中的照片,在26日开幕的《废墟中的广州 抗战中的中大》展览上首次公开亮相——365张照片见证日军轰炸广州的滔天罪行,定格了侵略者践踏中国山河、残害中国人民的铁证。Oscar Lebeck通过视频致辞时表示,应当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正确解读这些照片,更希望它们作为历史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警醒后人铭记过往。

  本展览分为「山河破碎中大劫难」「文艺抗战笔剑同仇」「投笔从戎武装抗战」三个单元,并特设专题展区「废墟中的广州」,首次公开一批日军轰炸广州的照片实录。

  所有证据指向1938年的广州

  罗伯特·莱贝克是德国著名新闻摄影记者,以报道刚果独立运动闻名。Oscar Lebeck通过视频致辞表示,父亲在20世纪收集历史照片的过程中,尤为关注在专业战争报道时代之前出现的摄影作品,这本相册的战争照片也是其收藏品之一。父亲去世后,Oscar Lebeck在家中地下室发现这本相册,他猜测为其父亲从其他地方收藏而来。

  今年7月初,Oscar Lebeck跨越重洋,亲自将这本相册从德国带到广州,并捐赠给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他直言:「第一次在地下室发现它们时,我无比震惊。战争场面触目惊心。」照片中的悲惨景象让Oscar Lebeck强烈想要查明它们的来源和故事。

  后来,在中国同学及中国内地专家的协助下,Oscar Lebeck得知所有证据都指向1938年的广州,当时他就意识到不仅要保存好这些照片,还要在历史背景下正确地解读它们,最终他决定将其捐赠给中山大学校史馆开展展览与研究,希望它们作为历史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警醒后人铭记过往。

  老建筑成辨认悲惨旧景的坐标

  Oscar Lebeck坦诚表示,「在欧洲,许多德国人,包括我自己,对日本在亚洲、在中国的侵略行径,从前了解得确实不多。这些照片、这段追寻,给我带来了极大震撼和影响。」他感谢所有为促成相册归藏中国并展示给广大公众而作出贡献的人,并期待今年能再赴广州观展。他同时也希望通过相册的展览和研究,让公众清晰感知历史真相的同时,深刻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

  香港文汇报记者现场看到,这些满目疮痍的老照片让人触目惊心,当中有很多广州人熟悉的地标建筑,例如,凭借对岸的南方大厦和爱群大厦的独特造型,可以锁定当年广州人民在滨江西路的珠江边上遭受了劫难;通过黄沙火车站旧址,可以找到当年轰炸过后的废墟所在地;而在一德路圣心大教堂,石室雕花门柱成为辨认悲惨旧景的坐标。

  策展团队代表、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徐俊忠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废墟中的广州》这批照片是日本法西斯在广州犯下反人类罪行的铁证。「选择将这批定格历史的照片如数、原样展出,目的不是煽动仇恨,更不是挑起对立,而是对日本法西斯蓄意洗白历史罪责、制造错误的『二战』历史认知的荒唐行为的必要反击。」

 

 

转载自香港文汇报

原文链接:https://www.wenweipo.com/s/202508/27/AP68ae0f6de4b0809ef09db8d2.html